文化助力西安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2018-11-26 12:00:00  文化产业网 

“每次来参观兵马俑,我都能看到中国的古老文明,也能看到中国的未来。因为兵马俑,世界对中国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这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参观陕西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后在留言簿上写下的一段话。从1979年第一次走进当时还没有对外开放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算起,基辛格30多年中先后5次前来参观。

40多年来,众多陕西文物为中国与各国之间的交往架起了金色桥梁。作家沙白曾在《送秦俑出国》一诗中写道:“两千年前的步履,两千年前的冠冕,两千年前的步态,两千年前的佩剑,好一个东方使者……”海外各国政要、民众及游客借助这些“文化使者”知晓、了解陕西,更把跨国合作送到随着改革开放一同向世界敞开怀抱的古城西安。

2014年9月,“真彩秦俑”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出。海内外观众惊叹于兵马俑的色彩斑斓和恢弘气势。1991年,中国和德国就合作开展秦俑文物保护达成意向。1992年,陕西省文物局、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在德国慕尼黑签署《关于秦俑保护技术合作研究的协议书》。通过20多年的合作,陕西文物保护工作与国际先进文保理念接轨,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准的文物保护实验室。

“陕西文物对外交流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但最频繁的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截至目前,陕西文物到过四大洲40多个国家,在150个海外城市办过展览。海外几亿人次看过我们中国的文物、陕西的文物,陕西文物成为我国的金色名片。”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表示,过去,展览是单向的,主要是我们“走出去”展览;改革开放之后,尤其近几年,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展览展示内容被引进中国、引进陕西,续写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篇章。

依托丰富的文化、文物资源,陕西不少机构正借助现代科技让文物“活”起来,向世界展示古长安的风姿。“我们已与陕西历史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等11家博物馆合作,积累了1万余件文物数据资源,形成秦汉新城历史文化数据资源库——秦汉文化资源云,并将继续利用高清数字三维采集技术、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为陕西省内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性数字解决方案。”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新丝路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琳说,运用VR、AR等先进数字展陈技术对文物、文化遗迹进行生动还原,可以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创意产品,让文物“活”起来。

曾经的“千宫之宫”——西安大明宫,不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更成为民众品味和享受美好生活的文化空间。唐大明宫占地3.2平方公里,其面积相当于3个凡尔赛宫、12个克里姆林宫、13个卢浮宫、15个白金汉宫,充分显示了唐代宫城建筑的雄伟风貌。为更好地保护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区的这一古丝绸之路重要遗址,并且以城市中央公园形式,为西安增添一个兼具遗址保护、城市生态和公共文化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总投资逾1400亿元的西安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于2010年10月1日建成开放。

专家认为,大明宫遗址是中国众多古迹遗址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之一,对世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标志性和典范性。2014年6月,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一部分,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乘着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步伐愈加矫健。

 

文化资讯
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