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交通出行的巨变:从“用脚丈量”到日行千里

2018-12-20 22:48:00  文化产业网 

曾经,出远门几乎只有乘火车这一种方式;曾经,自行车还是奢侈品;曾经,孩子们看到飞机掠过都会激动地尖叫不已……

改革开放40年,交通出行的巨变,是老百姓感触最深的变化之一。透过“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一幅幅老照片、一幕幕新场景,观众无不感慨万千。人们回顾过往出行的点点滴滴,也感受着现代交通带来的巨大便利。

“1964年,我曾坐火车来过一次北京,那时一趟要花好些天。现在坐高铁,12个小时就到了,真是太快了!”面对展出的一列高铁模型,来自重庆的69岁退休教师缪明聪感慨。“妈妈,现在不仅高铁发达,航班也很多,坐飞机到重庆只要3个小时,我也能多回老家看您了!”40岁的儿子邵渝在一旁说。

曾经的每年春运,那一节节绿皮火车车厢,承载着人们归乡的热切。然而40年前,全国铁路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人们多么希望那回家的列车能更快一点。

截至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7万公里,较1978年增长145.6%。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6.3%,居世界第一位。全国铁路客运量从1978年的8.15亿人次,增长至2017年的30.84亿人次。如今,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动车组越来越多。从北京到上海大约1300公里,现在最快只要4个多小时。铁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大大压缩了时空距离。

不仅是铁路建设,公路、航空等建设也全面发力。公路通车里程从1978年的89.02万公里增长至2017年的477.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17年底达到13.6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40年来,中国航空旅客运输量由230.9万人次增长到5.52亿人次,位居世界第二位。

展厅里有一组今昔对比的照片,吸引不少人驻足观看。其中一张照片展现的是1994年成都火车北站售票大厅,大厅里挤满了排队买票的乘客,有的为了买票甚至需要打地铺、通宵达旦。而另一张照片,则展现了如今截然不同的情形:各火车站基本实现了旅客网络购票、自助取票。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的应用,人们通过网络“动动指尖”即可购票。“12306现在日均页面浏览量达到556.7亿次,最高峰时页面浏览量达813.4亿次,1小时最高点击量近60亿次,平均每秒约165万次。售票处理能力达到每天1500万张。”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所副所长朱建生说,现在互联网包括手机应用售票量占总售票量的六成以上,大城市超过八成。

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普及运用,给人们的交通出行带来更多便利。曾经,一下高速公路出口,总有人在路边高举“带路”的大牌子;如今,手机导航的普及几乎可以满足所有相关需求。曾经,站在路边等待和招手是打车唯一途径;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只需拿起手机预约,就能畅享“一键出行”。曾经,短途出行自行车只能自备;如今,只需扫个二维码就能轻松骑行共享单车……

改革开放40年,我们实现了从“用脚丈量”到日行千里的巨大变化,感受到交通出行的便利快捷……

 

文化资讯
文化艺术